中国幅员辽阔,河流纵横交错创通网,水系丰富。近年来,由于国家工业化的快速推进,以及在多条河流上修建了大量的大坝和水利工程,导致不少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。然而,仍然有一条河流,因其险峻的地形与独特的地理条件,成为了中国唯一一条没有遭受污染的河流。
这条河流便是位于长江上游支流的赤水河。
赤水河名副其实,每逢雨天,原本清澈透亮的河水便变成鲜红色。远远望去,河流宛如血水流淌。更为惊人的是,赤水河两岸栖息着大量的毒蛇,使得这个地方充满了神秘与危险的气息。
展开剩余85%赤水河流经云南、贵州与四川三省,起源于云南镇雄县鱼洞乡,经过贵阳毕节市林口镇,最终流至四川古蔺与贵州毕节之间,成为两地的天然纽带。河流的四分之三被深山包围,由于地势险要,工业化的进程很难渗透其中,因此赤水河的自然环境得以较好保存,未受污染。
在古代,赤水河并非一直以这个名字为人所知。在秦汉时期,赤水河的名字为“鳛水”。这个名字源于赤水河流域曾是南夷鳛部的辖区,因此古人根据地理情况为其命名为“鳛水”。这一名称可以追溯至汉代学者桑钦的《水经》一书。这本书作为中国最早的水域图鉴创通网,记载了中国许多大江大河,其中就有曾经的“鳛水”。
《水经》中提到,鳛水自符县(即现今四川省合江县)流向北方,最终汇入长江。到了两晋时期,鳛水又分别被改称为“安乐水”和“大涉水”。东汉历史学家班固在《汉书》中有过相关记载:“......大涉水,北至符入江,过郡三,行八百四十里。”根据这些记载,可以推断,大涉水即是今天的赤水河。
大涉水的名称后来又变为安乐水,然而这个名字的详细来源至今没有明确记载,令人感到一丝遗憾。到了唐朝,安乐水再次改名,变成了“赤虺河”。唐朝天宝十年,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军征伐南诏,第一次在军事文书中提到了“赤虺河”。其中,“赤”即红色,“虺”指毒蛇,这意味着这条河流的水色呈红色,且河流两岸栖息着大量毒蛇。
赤水河为何会在雨天变红?这与赤水河周围的特殊土壤环境有关。这里的红砂岩呈现出紫红色,而每当下雨时,雨水将这些红砂岩冲刷入湍急的河水中,砂土溶入河流,使得河水染上鲜红色,仿佛是一条充满血色的河流。此时,由于河岸的塌陷,部分栖息在岸边的毒蛇被卷入河中,或因缺氧从土中爬出活动。这样的景象,的确让人感到震撼。
明代诗人吴国伦曾为赤虺河作诗:“万里赤虺河,山深毒物多。”几句诗便生动描绘了雨后赤水河的奇特景象。平日里,赤水河的河水清澈见底,两岸陡峭,山林郁葱创通网,恍若一幅美丽的山水画。然而,每当雨后,河水的红色变得尤为明显,仿佛与鲜血无异。另一种解释是,“虺”不单指毒蛇,还可能代表雷声,因为河水拍打礁石时发出的声音如雷鸣般震耳欲聋。
到了明朝,赤虺河的名称最终变更为“赤水河”。这是因为在明朝初年,中央政府为了巩固集权,实施了卫所制度,并在赤水河流域设立了“赤水卫”。从此,赤水河便沿用了这个名字,一直延续至今。
此外,中国的野史中也流传着一个关于赤水河名称的传说。传说西晋时期,周处曾是一个游手好闲的无赖,因身强力壮而没人敢惹他。一天,他看到一位愁眉苦脸的老伯,便上前询问。老伯说,尽管风调雨顺,但他们依然面临三大害:一是南山的白额老虎,二是河中的蛟龙,三是一个名叫周处的“周大怪”。周处一听,怒不可遏,差点出手打人,但最终良知让他冷静下来,决定为百姓除害。
周处的誓言变成了行动,他先后斩杀了白额老虎和蛟龙。在与蛟龙激烈的搏斗中,蛟龙被刺伤流下大量鲜血,河水染成了鲜红色。最终,周处将蛟龙杀死,河水因此得名“赤水河”。
赤水河作为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,贯穿云南、贵州、四川三省,历史上一直是黔北川南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。为了更好地服务民生,各朝各代对赤水河进行过多次治理。最初的整治发生在乾隆十年,当时,云贵地区盛产铜铅,需通过赤水河运输到京城。为了改善运输条件,朝廷决定加大对赤水河的整治力度,三分之二的险滩与礁石被清除,船只的运输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。然而,清朝后期因战乱不断,赤水河的管理再次受到忽视。直到光绪年间,盐务官员请求朝廷重新整治赤水河,并取得了成功,使其再次成为重要的水道。
到了抗日战争时期,赤水河的整治工作再次得到重视,确保了物资供应。至此,赤水河成为了中国唯一一条未受工业污染的长江支流,并且没有修建过水坝。
除了自然景观与历史传奇,赤水河还因其独特的水质而闻名,尤其是在酿酒业方面。历史记载表明,早在西汉时期,赤水河便已酿出美酒,被汉武帝称为“甘美之”。赤水河两岸的矿物质丰富,水质清澈,得天独厚的水文气候使得此地成为酿酒的理想之地。著名的茅台酒、郎酒等美酒均出产于此。
赤水河不仅孕育了美酒,也见证了红军长征中的关键战役。毛主席指挥的四渡赤水战役,是长征中的辉煌一笔。1941年,红军在此战役中成功突破敌人的包围圈,改变了战局。战斗之余,红军官兵还曾被茅台酒吸引,边走边品尝茅台酒,甚至用酒来疗伤。
如今,赤水河依旧波涛汹涌,传承着历史与传奇。无论是晴空万里时的清澈河水,还是雨天时的血色浪潮,它始终以独特的姿态流淌在世人眼前。
发布于:天津市尚红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